本文目录一览:
- 1、关于月球
- 2、求美国海军资料
- 3、我想知道定向运动方面的东西
关于月球
1。答:1969年7月21日登上月球, 2。答:美国。 阿姆斯特朗。 3。答:月球的起源莫衷一是: 对月球的起源,大致有三大派,但仍未定论。有些科学家认为,月球是46亿年前,与地球一 样是宇宙的气体和尘埃形成的;另一些人则认为,月球是地球的孩子,从地球分裂出去的。然而,太阳神号几次带回的数据显示,月球和地球的组成成份大不相同。不少的科学家认为,月球在很多年以前,偶然被吸入地心引力范围,因而才意外地纳入地球的轨道。但也有人引用天体力学来反对这种说法。 月球较地球古老: 令科学家惊讶的是,从月球带回的岩石,有99%比地球上90%的古老岩石还要老。太空人携回的月球岩石,已被测定有43亿年至46亿年的历史,这已相当于太阳系的历史了。 土壤比岩石更久远: 美国太空人首次登陆的“宁静海”,土壤的年代竟比岩石久远。据分析,两者相差10亿年之久。由化学分析显示,月球上的土壤并非由岩石演变,可能来自别的地方。 受撞击会发出巨响: 太阳神号在探月时,月球登陆艇和火箭返航时,都会撞到月球表面。但每次都会使月球像大铜锣或大钟一样响起来,阿波罗12号探月时,月球的回声还持续了4个小时,目前没有一个科学家能够解释这种现象。 黑影区有稀有金属: 在地球上看月球时,会看到有些黑影,太空人登陆到这个平原状的黑影区时,发现很难在它的表面上钻孔,经研究这里的土壤样品中含有金属元素如钛、锫、钇等,科学家们为此感到十分惊异,因为这些金属元素要在相当高的热度---摄氏6000度以上才可能熔化,并与周围的岩石混合在一些。 纯铁粒子不会生锈: 宇航员们从月球上带回来的岩石样品中,都含有纯铁的粒子,科学家们认为这些纯铁粒子并非来自陨石。有专家报导,这些纯铁粒子带回地球后,好多年都未生过锈,纯铁不生锈在科学界还是破天荒第一次遇到这种事情。 表面光滑如镜子: 月球表面不少地方光滑如镜。好像被什么不知来源的酷热“烫”过了一样。专家们分析说,这儿并非是由巨大的陨石撞击而造成的,有些科学家则认为,太阳爆出来的高热才是主要的因素。 具有磁性使人震惊: 早期的月球研究,都说月球上没有磁场,近年来在分析月球岩石后,才知道它有强烈的磁性。然而月球的岩石真有磁场,则应有个铁质的核心才对,但现在的资料又告诉我们,这样一个巨大的热核心不可能存在于月球的里面,也不可能从地球上的磁场获得磁性,因为月球若要从地球上获得磁性,就必须很接近地球,果真如此,它恐怕会被地心力弄毁了。 外壳底部的浓缩物: 太空探测带回来的资料显示,月球的外壳底下有大块的浓缩物而且还有一股吸引力,太空船飞过时禁不住要倾斜。科学家只知道这些浓缩物是一种又重又密的物质,其余就一无所知了。 4。答:氦,原子序数2,原子量4.002602,为稀有气体的一种。元素名来源于希腊文,原意是“太阳”。1868年有人利用分光镜观察太阳表面,发现一条新的黄色谱线,并认为是属于太阳上的某个未知元素,故名氦。后有人用无机酸处理沥青铀矿时得到一种不活泼气体,1895年英国科学家拉姆赛用光谱证明就是氦。以后又陆续从其他矿石、空气和天然气中发现了氦。氦在地壳中的含量极少,在整个宇宙中按质量计占23%,仅次于氢。氦在空气中的含量为0.0005%。氦有两种天然同位素:氦3、氦4,自然界中存在的氦基本上全是氦4。 氦在通常情况下为无色、无味的气体;熔点-272.2°C(25个大气压),沸点-268.9°C;密度0.1785克/升,临界温度-267.8°C,临界压力2.26大气压;水中溶解度8.61厘米³/千克水。氦是唯一不能在标准大气压下固化的物质。液态氦在温度下降至2.18K时,性质发生突变,成为一种超流体,能沿容器壁向上流动,热传导性为铜的800倍,并变成超导体;其比热容、表面张力、压缩性都是反常的。 氦是最不活泼的元素,基本上不形成什么化合物。氦的应用主要是作为保护气体、气冷式核反应堆的工作流体和超低温冷冻剂等等。 5。答:“人造月亮”将在下世纪初挂起 1999年2月5日,俄罗斯“进步M-40”货运飞船再入大气层。不过这次与它一起被烧毁的除了从“和平”号空间站上带回的垃圾外,还有未能按计划展开的代号为“旗帜2.5”的“人造月亮”。莫斯科航天指挥中心内气氛压抑,参与旗帜计划的专家们无奈地吞咽着失败的苦酒。世界各地的人们也不禁发出了遗憾的叹息,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2月4日是不同寻常的一天,根据俄罗斯航天局的安排,“和平”号空间站进行了一次别具一格的“人造月亮”实验,实验的代号为“旗帜2.5”。这是世界上第一个可控太阳能反射装置,如果一切顺利,“和平”号上的宇航员可以控制反射镜的姿态,使反射的太阳光固定在某一特定地球区域,太阳的光芒会24小时照射大地,实现人们心中“太阳永远不落”的愿望。 中午时分,装载着太阳能反射装置的“进步M-40”货运飞船遵照地面指挥中心的指令脱离“和平”号空间站。经过几次机动,飞船飞到了距“和平”号400米的位置。在“和平”号上两名宇航员(帕达尔卡和阿夫杰耶夫)的操纵下,飞船对接口上的太阳反射镜开始旋转并试图借离心力展开。然而仅1分钟后,“进步”号的天线突然莫名其妙地打开,钩住了25米长的太阳能帆板,宇航员们试图晃动这些反射镜使其松动,但未能奏效。第2天,又进行了一次尝试,仍以失败告终。无论地面指挥人员,还是空间站上的宇航员都一筹莫展。俄罗斯航天部门会商后认为,实验继续下去已不会有什么结果,而且货运飞船长时间在“和平”号空间站附近飞行,对“和平”号的安全有威胁,因此决定终结实验,便发出指令,于是货运飞船脱离轨道,坠入大气层。人们翘首以盼的“人造月亮”旗帜,未能扬起便飘然落下。 而按原计划,在宇航员指挥下,8个如同花瓣一样的镜面将在太空缓缓打开。这8块花瓣的框架是用特制的高强度超轻型塑料做成的,表面镀有反光度极强的铝薄膜。这个直径达25米的“人造月亮”的总重量只有4千克不到。如果能部署成功的话,俄罗斯、法国、捷克、加拿大等几乎所有“和平”号空间站运行轨道经过的国家都会陆续出现一束自太空投下的太阳光。光束的直径在地面为5~7千米。夜色中,这束“太阳光”将比月光强5~10倍,街头的人们可以看书、下棋等。“人造月亮”原定绕地球运行16周,历时约24小时,然后随装满“和平”号空间站垃圾的“进步”号飞船返回地面。 反射阳光造福人类这个想法,最早出现在美国提出的哥伦布500计划中。该计划的主要内容是,制造利用太阳风推力作为动力的太阳帆船,以凭借太阳风的推力在几年内经月球飞抵火星。俄罗斯、日本和法国等国都对太阳帆船方案有很大兴趣,纷纷进行这方面的研究。俄罗斯主持研制太阳帆船工作的著名设计师弗拉基米尔·瑟罗米亚特尼科夫突发奇想,想出了利用超薄反射膜制造太空照明系统的高招。这一系统首先可以解决俄罗斯高纬度地区的照明问题,这些地区每年都有长夜难明的极夜时期,渴望光明的人们深受其苦。此外,太空反射镜还可以用来照亮发生地震或洪水等自然灾害的地区,使救援工作在夜间也能进行。由于太空反射镜在为人类带来光明的同时,并没有给地球环境带来诸如二氧化碳之类的污染物,所以它称得上是一种环保型能源,从这个角度来说,也值得大力提倡。但也有少数人对此提出了异议,生物学家担心它会改变地球某些区域的生物模式;天文学者则为它可能会影响天文观测而强烈反对。但俄罗斯科学家们认为“人造月亮”是一种非常有益的尝试。于是实施了代号为“旗帜”的一系列计划。 1993年2月4日,俄罗斯在“和平”号空间站上就曾利用“进步”号货运飞船进行过一次代号为“旗帜2”号的“人造月亮”实验,在太空展开了人类第一个太阳帆。实验获得了极大成功。 “旗帜2”号阳光反射镜装在一个镜包中,由8瓣厚度仅有5微米的超薄镀膜铝片组成,镜瓣之间由32根线连接。镜包安装在“进步M-15”货运飞船上。飞船脱离空间站到达指定位置后,“和平”号上的宇航员发出指令,镜包打开,“旗帜2”依靠自身放置产生的离心力舒展开来,成为一轮“人造月亮”。这个“月亮”直径为20米,地面光斑直径4000米。当它运行到西欧上空时,恰好是后半夜,它大方地向地面射去了第一缕阳光。可惜由于云层太厚,人们未能详细观察这一不同寻常现象。但很多人都说曾看到一束光亮。试验结束后,反射装置与“进步”号飞船分离。在加拿大的晴朗夜空中,人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在天空中“飘扬”的“旗帜2”号,有人还拍下了照片。在此之前,俄罗斯还进行了“旗帜1”号阳光反射镜的地面工程实验。俄罗斯科学家追求光明的努力天地可鉴。 俄罗斯科学家辛苦筹备了五六年的“旗帜2.5”阳光反射实验失败了,这将使空间照明系统的研制进程大大受挫。实际上,与“旗帜2”实验相比,“旗帜2.5”阳光反射实验无论是试验方法,还是光线反射仪本身的结构,都有了很大改进。俄罗斯科学家表示近期将不会进行类似的“人造月亮”实验。但这并不等于俄罗斯放弃了在太空照明系统方面的研究。有消息说,俄罗斯打算在“旗帜3”计划中研制直径达70米的太阳反射镜,并有望于下世纪初试飞。还有人预计,2008年到2010年间可能会在建成的国际空间站上装配面积超过100万平方米的太阳帆。装配完毕后,太阳帆将在轨道拖缆的帮助下进入北半球。到2015年可能建造一个由3~4个这样的太阳反射镜组成的空间照明系统,使长期渴望光明的高纬度地区洒满阳光。 6。答:384401公里 7。答:我们知道月亮是围绕地球公转的。转一圈就是我们农历的一个月。可以想出每一圈中有一个位置正好在地球和太阳之间,也就是日月地成一线。这个时刻就是“朔”,在我们的农历上一定是初一。另有一个位置正好在太阳和地球的延长线上,就是日地月成一线。这个时刻就是“望”,在农历上是十五左右。 你可能会想,那这么说不是每个“朔”时都要月亮遮住太阳而日食了吗?不会的。因为月亮绕地轨道(白道)面和地球绕日轨道(黄道)面有个差不多5°的夹角。所以“朔”时月亮可能在太阳的上方或下方。但我们知道日食必然发生在“朔”时。同理,月食必然发生在“望”时。 8。答:所谓的月海,并非月球上面的海洋。最大的月海是“风暴洋”。 而事实上,到目前为止,人类还没有在月球上发现液态的水。 其之所以被称之为“海”,是因为早期的观察者,发现到月面有部分地区较暗。而在当时无法清晰观察到月球表面的情况下,观察者们按照其对地球的认识,猜测该地区为海洋,因而其反光度比其他地方较低。相对地,其他比较光亮的地方也就被称之为月陆了。此外,还有被称为湖的“月湖”;被称为湾的“月湾”;被称为沼的“月沼”。 最大的月海叫“风暴洋”,位于月球的东北部,面积达500万平方公里,约等于9个法国的面积。雨海面积约为90万平方公里;月面中央的静海约有26万平方公里。月海的面积占月面总面积的16%。 美国“阿波罗”宇宙飞船曾6次在月海上登陆,如“阿波罗-11”号、“阿波罗-17”号着陆于静海,“阿波罗-12”号着落于风暴洋。宇航员身穿宇航服,在“海面”上行走,并留下一串串约3厘米深的脚印。发现月面的尘土是近于灰色的纤细粉末,有点像带有粘性的木炭屑。 9。答:月球大,研究表明,地球岩石顶多45亿岁,月球岩石有的50亿岁,月球其实是地球的伴星。月球 直径为3476公里,约为地球直径的3/11。 10。答:在农历十五、十六,月亮运行到和太阳相对的方向。这时如果地球和月亮的中心大致在同一条直线上,月亮就会进入地球的本影,而产生月全食。如果只有部分月亮进入地球的本影,就产生月偏食。当月球进入地球的半影时,应该是半影食,但由于它的亮度减弱得很少,不易察觉,故不称为月食,所以月食只有月全食和月偏食两种。 月食都发生在望(满月),但不是每逢望都有月食,这和每逢朔不都出现日食是同样的道理。 11。答:陨石砸的。正常情况下(比如地球,外围有大气层,当陨石穿过大气层的时候,和空气产生磨擦作用,这种热量足以将陨石燃烧掉,有少数很大的或含某种特殊物质的,没有充分燃烧掉,落到了地面) 而月亮外围没有大气层,陨石就直接落向月球表面,形成了这种环形山,你看看它的形状像不像一个石头落向水面时的情况。 月球 月球的正面与背面: 正面:
背面: 物质介绍: 月球俗称月亮,也称太阴。月球的年龄大约也是46亿年,它与地球形影相随,关系密切。月球也有壳、幔、核等分层结构。最外层的月壳平均厚度约为60-65公里。月壳下面到1000公里深度是月幔,它占了月球的大部分体积。月幔下面是月核,月核的温度约为1000度,很可能是熔融状态的。月球直径约3476公里,是地球的3/11。体积只有地球的1/49,质量约7350亿亿吨,相当于地球质量的1/81,月面的重力差不多相当于地球重力的1/6。 月球上面有阴暗的部分和明亮的区域。早期的天文学家在观察月球时,以为发暗的地区都有海水覆盖,因此把它们称为“ 海 ”。著名的有云海、湿海、静海等。而明亮的部分是山脉,那里层峦叠嶂,山脉纵横,到处都是星罗棋布的环形山。位于南极附近的贝利环形山直径295公里,可以把整个海南岛装进去。最深的山是牛顿环形山,深达8788米。除了环形山,月面上也有普通的山脉。高山和深谷叠现,别有一番风光。 月球的正面永远向着地球。另一方面,除了在月面边沿附近的区域因天秤动而间中可见以外,月球的背面绝大部分不能从地球看见。在没有探测器的年代,月球的背面一直是个未知的世界。 月球背面的一大特色是它几乎没有月海这种较暗的月面特征。而当探测器运行至月球背面时,它将无法与地球直接通讯。 轨道资料 平均轨道半径 384,400千米 轨道偏心率 0.0549 近地点距离 363,300千米 远地点距离 405,500千米 平均公转周期 27天7小时43分11.559秒 平均公转速度 1.023千米/秒 轨道倾角 在28.58°与18.28°之间变化 (与黄道面的交角为5.145°) 升交点赤经 125.08° 近地点辐角 318.15° 物理特征 赤道直径 3,476.2 千米 两极直径 3,472.0 千米 扁率 0.0012 表面面积 3.976×107平方千米 扁率 0.0012 体积 2.199×1010 立方千米 质量 7.349×1022 千克 平均密度 水的3.350倍 赤道重力加速度 1.62 m/s2 地球的1/6 逃逸速度 2.38千米/秒 自转周期 27天7小时43分11.559秒 (同步自转) 自转速度 16.655 米/秒(于赤道) 自转轴倾角 在3.60°与6.69°之间变化 (与黄道的交角为1.5424°) 反照率 0.12 满月时视星等 -12.74 表面温度(t) -233~123℃ (平均-23℃) 大气压 1.3×10-10 千帕 月球约一个农历月绕地球运行一周,而每小时相对背景星空移动半度,即与月面的视直径相若。与其他卫星不同,月球的轨道平面较接近黄道面,而不是在地球的赤道面附近。 相对于背景星空,月球围绕地球运行(月球公转)一周所需时间称为一个恒星月;而新月与下一个新月(或两个相同月相之间)所需的时间称为一个朔望月。朔望月较恒星月长是因为地球在月球运行期间,本身也在绕日的轨道上前进了一段距离。 因为月球的自转周期和它的公转周期是完全一样的,我们只能看见月球永远用同一面向著地球。自月球形成早期,月球便一直受到一个力矩的影响引致自转速度减慢,这个过程称为潮汐锁定。亦因此,部分地球自转的角动量转变为月球绕地公转的角动量,其结果是月球以每年约38 毫米的速度远离地球。同时地球的自转越来越慢,一天的长度每年变长15 微秒。 月球对地球所施的引力是潮汐现象的起因之一。月球围绕地球的轨道为同步轨道,所谓的同步自转并非严格。由于月球轨道为椭圆形,当月球处于近日点时,它的自转速度便追不上公转速度,因此我们可见月面东部达东经98度的地区,相反,当月处于远日点时,自转速度比公转速度快,因此我们可见月面西部达西经98度的地区。这种现象称为天秤动。又由于月球轨道倾斜于地球赤道,因此月球在星空中移动时,极区会作约7度的晃动,这种现象称为天秤动。再者,由于月球距离地球只有60地球半径之遥,若观测者从月出观测至月落,观测点便有了一个地球直径的位移,可多见月面经度1度的地区。这种现象称为天秤动。 严格来说,地球与月球围绕共同质心运转,共同质心距地心4700千米(即地球半径的2/3处)。由于共同质心在地球表面以下,地球围绕共同质心的运动好像是在“晃动”一般。从地球北极上空观看,地球和月球均以迎时针方向自转;而且月球也是以迎时针绕地运行;甚至地球也是以迎时针绕日公转的。 很多人不明白为甚么月球轨道倾角和月球自转轴倾角的数值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其实,轨道倾角是相对于中心天体(即地球)而言的,而自转轴倾角则相对于卫星(即月球)本身的轨道面。在这个定义习惯很适合一般情况(例如人造卫星的轨道)而且是数值相当固定的,但月球却非如此。 月球的轨道平面(白道面)与黄道面(地球的公转轨道平面)保持著5.145 396°的夹角,而月球自转轴则与黄道面的法线成1.5424°的夹角。因为地球并非完美球形,而是在赤道较为隆起,因此白道面在不断进动(即与黄道的交点在顺时针转动),每6793.5天(18.5966年)完成一周。期间,白道面相对于地球赤道面(地球赤道面以23.45°倾斜于黄道面)的夹角会由28.60°(即23.45°+ 5.15°) 至18.30°(即23.45°- 5.15°)之间变化。同样地,月球自转轴与白道面的夹角亦会介乎6.69°(即5.15° + 1.54°)及3.60°(即5.15° - 1.54°)。月球轨道这些变化又会反过来影响地球自转轴的倾角,使它出现±0.002 56°的摆动,称为章动。 白道面与黄道面的两个交点称为月交点--其中升交点(北点)指月球通过该点往黄道面以北;降交点(南点)则指月球通过该点往黄道以南。当新月刚好在月交点上时,便会发生日食;而当满月刚好在月交点上时,便会发生月食; 月球的周期 名称 Value (d) 定义 恒星月 27.321 661 相对于背景恒星 朔望月 29.530 588 相对于太阳(月相) 分点月 27.321 582 相对于春分点 近点月 27.554 550 相对于近地点 交点月 27.212 220 相对于升交点 月球轨道的其它特征 名称 数值 (d) 定义 默冬章 (repeat phase/day) 19 年 平均月地距离 ~384 400 千米 近地点距离 ~364 397 千米 远地点距离 ~406 731 千米 轨道平均偏心率 0.0549003 交点退行周期 18.61 年 近地点运动周期 8.85 年 食年 346.6 天 沙罗周期 (repeat eclipses) 18 年 10/11 天 轨道与黄道的平均倾角 5°9' 月球赤道与黄道的平均倾角 1°32' 人类登月探索: 第一件到达月球的人造物体是前苏联的无人登陆器月球2号,它于1959年9月14日撞向月面。月球3号在同年10月7日拍摄了月球背面的照片。月球9号则是第一艘在月球软著陆的登陆器,它于1966年2月3日传回由月面上拍摄的照片。另外,月球10号于1966年3月31日成功入轨,成为月球第一颗人造卫星。 在冷战期间,美利坚合众国和前苏联一直希望在太空科技领先对方。这场太空竞赛在1969年7月20日第一名人类登陆月球时进入高潮。美利坚合众国阿波罗11号的指令长尼尔·阿姆斯特朗是踏足月球的第一人,而尤金·塞尔南则是最后一个站立在月球上的人,他是1972年12月阿波罗17号任务的成员。参看: 月球宇航员列表 阿波罗11号的太空人留下了一块9英吋乘7英吋的不锈钢牌匾在月球表面,以纪念这次登陆及为有可能发现它的其他生物提供一些资料。 牌匾上绘有地球的两面,并有三名太空人及当时美利坚合众国总统尼克逊的签署。 6次的太阳神任务及3次无人月球号任务(月球16、20、24号)把月球上的岩石及土壤样本带回地球。 在2004年2月,美利坚合众国总统乔治·沃克·布什提出于2020年前派人重新登月。欧洲航天局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亦有计划发射探测器前往月球。欧洲的Smart 1探测器于2003年9月27日升空,并于2004年11月15日进入绕月轨道。它将会勘察月球环境及制作月面X射线地图。 中华人民共和国亦积极开展探月计划,并寻求开采月球资源的可行性,尤其是氦同位素氦-3这种有望成为未来地球能源的元素。有关中华人民共和国探月计划,见嫦娥工程条目。 日本及印度亦不甘后人。日本已初步订出未来探月的任务。日本的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甚至已著手计划的有人的月球基地。印度则会先发射无人绕月探测器Chandrayan。 有关月亮的神话: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古代神话中,关于月亮的故事数不胜数。在古希腊神话中,月亮女神的名字叫阿尔忒弥斯,她是太阳神阿波罗的孪生妹妹,同时她也是狩猎女神。月球的天文符号好象弯弯的月牙儿,象征着阿尔忒弥斯的神弓。 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是距离我们最近的天体,它与地球的平均距离约为384401千米。它的平均直径约为3476千米,比地球直径的1/4稍大些。月球的表面积有3800万千米,还不如我们亚洲的面积大。月球的质量约7350亿亿吨,相当于地球质量的1/81,月面重力则差不多相当于地球重力的1/6。 月球的轨道运动 月球以椭圆轨道绕地球运转。这个轨道平面在天球上截得的大圆称“白道”。白道平面不重合于天赤道,也不平行于黄道面,而且空间位置不断变化。 周期173日。 月球的自转 月球在绕地球公转的同时进行自转,周期27.32166日,正好是一个 恒星月,所以我们看不见月球背面。这种现象我们称“同步自转”,几乎是卫星世界的普 遍规律。一般认为是行星对卫星长期潮汐作用的结果。天平动是一个很奇妙的现象,它使得我们得以看到59%的月面。主要有以下原因: 1。在椭圆轨道的不同部分,自转速度与公转角速度不匹配。 2。白道与赤道的交角。 月球的物理状况---月面的地形主要有: 环形山 这个名字是伽利略起的。它是月面的显著特征,几乎布满了整个月面。 最大的环形山是南极附近的贝利环行山,直径295千米,比海南岛还大一点。小的环行山 甚至可能是一个几十厘米的坑洞。直径不小于1000米的大约有33000个。占月面表面积的 7-10%。 有个日本学者1969年提出一个环形山分类法,分为克拉维型(古老的环形山,一般都 面目全非,有的还山中有山)哥白尼型(年轻的环形山,常有“辐射纹”,内壁一般带有 同心圆状的段丘,中央一般有中央峰)阿基米德形(环壁较低,可能从哥白尼型演变而来 )碗型和酒窝型(小型环形山,有的直径不到一米)。 月海 肉眼所见月面上的阴暗部分实际上是月面上的广阔平原。由于历史上 的原因,这个名不副实的名称保留到了现在。 已确定的月海有22个,此外还有些地形称为“月海”或“类月海”的。公认的22 个绝大多数分布在月球正面。背面有3个,4个在边缘地区。在正面的月海面积略大于 50%,其中最大的“风暴洋” 面积越五百万平方公里,差不多九个法国的面积总和。 大多数月海大致呈圆形,椭圆形,且四周多为一些山脉封闭住,但也有一些海是 连成一片的。除了“海”以外,还有五个地形与之类似的“湖”----梦湖、死湖、夏 湖、秋湖、春湖,但有的湖比海还大,比如梦湖面积7万平方千米,比汽海等还大得 多。 月海伸向陆地的部分称为“湾”和“沼”,都分布在正面。湾有五个:露湾、暑 湾、中央湾、虹湾、眉月湾;沼有腐沼、疫沼、梦沼三个,其实沼和湾没什么区别。 月海的地势一般较低,类似地球上的盆地,月海比月球平均水准面低1-2千米, 个别最低的海如雨海的东南部甚至比周围低6000米。月面的返照率(一种量度反射太阳光本领的物理量)也比较低,因而看起来现得较黑。 月陆和山脉 月面上高出月海的地区称为月陆,它一般比月海水准面高2-3千 米,由于它返照率高,因而看来比较明亮。在月球正面,月陆的面积大致与月海相等
求美国海军资料
美国海军服役中的船舰其舰名均以USS为开头,其意为“美国船舰(United States Ship)”。非服役中而由民间船员操作的美国海军船舰其舰名以USNS开头,其意为“美国海军船舰(United States Naval Ship)”。美国海军通用舰船分类符号是用来识别船舰的型式与主要功能。船舰舰名由美国海军部决定,舰名可能是州、城市、镇、重要人物、著名战役、鱼类和理想或典范。原则上,不同级别船舰其舰名源自不同的来源。
现在建造或使用中的航空母舰和潜舰均以核能为动力来源,可参见美国海军核子反应器了解更多的资讯和核子动力船舰的历史。美国海军船舰列表可以取得更完整的过去和现在舰艇列表。
以下所列为2007年10月1日时美国海军拥有的舰艇。
航空母舰
航空母舰是美国海军的主要战略重心,这些航舰允许美国空中武力到达世界上绝大多数的地区。美国海军拥有世界上最庞大的航空母舰舰队,拥有的数量比世界上现有航舰的总和数量还多,所搭载的舰载机比世界上任何一艘航舰所搭载的舰载机拥有更强大的战力。美国海军所有的航舰请参看美国海军航空母舰列表和美国海军护航航空母舰列表。
企业(Enterprise)级核子动力航空母舰:1艘服役中。
尼米兹(Nimitz)级核子动力航空母舰:10艘服役中。
杰拉尔德‧鲁道夫‧福特(Gerald R. Ford)级核子动力航空母舰CVN-X 先进航母:1艘建造中,2艘计划中。
[编辑] 两栖舰艇
两栖舰艇搭载美国海军陆战队和以这些舰艇为基地的飞机,进行由海向陆的武力投射。
黄蜂(USS Wasp LHD-1)级通用两栖突击舰:7艘服役中,1艘建造中。
塔拉瓦(USS Tarawa LHA-1)级两栖直升机突击舰:3艘服役中。
蓝岭(USS Blue Ridge LCC-19)级两栖指挥舰:2艘服役中。
圣安东尼奥(USS San Antonio LPD-17)级两栖船坞运输舰:2艘服役中,3艘建造中,4艘计划中。
奥斯丁(USS Austin LPD-4)级两栖船坞运输舰:9艘服役中。
科罗拉多(USS Coronado AGF-11)号指挥舰:服役中。
哈波费里(USS Harpers Ferry (LSD-49)级船坞登陆舰:4艘服役中。
惠特比岛(USS Whidbey Island LSD-41)级船坞登陆舰:8艘服役中。
LCAC-1气垫登陆艇(Landing Craft, Air Cushioned):91艘服役中。
LCU-1610/1627/1646级通用登陆艇(Landing Craft, Utility)
LCM-6/8级机械登陆艇(Landing Craft, Mechanized)
[编辑] 潜舰
俄亥俄(USS Ohio SSBN-726)级核子动力弹道导弹潜舰:18艘服役中
俄亥俄(USS Ohio SSBN-726)级核子动力巡航导弹潜舰:4艘服役中
维吉尼亚(USS Virginia SSN-774)级核子动力攻击潜舰:3艘服役中,3艘建造中,5艘计划中。
海狼(USS Seawolf SSN-21)级核子动力攻击潜舰:3艘服役中。
洛杉矶(USS Los Angeles SSN-688)级核子动力攻击潜舰:49艘服役中。
[编辑] 水面舰艇
提康德罗加(USS Ticonderoga CG-47)级导引导弹巡洋舰(神盾舰):22艘服役中。
柏克(USS Arleigh Burke DDG-51)级导引导弹驱逐舰(神盾舰):50艘服役中,6艘建造中,7艘计划中。
朱姆沃尔特(USS Zumwalt DDG-1000)级导引导弹驱逐舰(神盾舰)DD-X 先进驱逐舰:2艘建造中
派里(USS Oliver Hazard Perry FFG-7)级导引导弹巡防舰:30艘服役中。
自由(PCU Freedom LCS-1)级滨海战斗舰:2艘测试中。
旋风(USS Cyclone PC-1)级海岸巡逻艇:8艘服役中。
鹗(USS Osprey MHC-51)式海岸猎雷舰:8艘服役中。
复仇者(USS Avenger MCM-1)级水雷反制舰:14艘服役中
本列表包含了美国海军旗下曾经或现役中的航空母舰中,船级属于CV,CVA,CVB,CVL与CVN等等级的全部舰只,而编号在CVA-58之后的都属于超级航空母舰(排水量超过75,000吨的舰种)。
排水量较小的护航航空母舰(Escort Aircraft Carriers,CVE)并没有列入此列表。
船舰编号 舰名 级别 附注
CV-1 Langley 兰利号 以运煤舰朱比特号(USS Jupiter)改造而成
CV-2 Lexington 列克星敦号 列克星敦级
CV-3 Saratoga 萨拉托加号 列克星敦级
CV-4 Ranger 游骑兵号
CV-5 Yorktown 约克城号 约克城级
CV-6 Enterprise 企业号 约克城级
CV-7 Wasp 胡蜂号 胡蜂级
CV-8 Hornet 大黄蜂号 约克城级
CV-9 Essex 埃塞克斯号 埃塞克斯级
CV-10 Yorktown 约克城号 埃塞克斯级
CV-11 Intrepid 无畏号 埃塞克斯级
CV-12 Hornet 黄蜂号 埃塞克斯级
CV-13 Franklin 富兰克林号 埃塞克斯级
CV-14 Ticonderoga 提康德罗加号 埃塞克斯级
CV-15 Randolph 朗道夫号 埃塞克斯级
CV-16 Lexington 列辛顿号 埃塞克斯级
CV-17 Bunker Hill 碉堡山号 埃塞克斯级
CV-18 Wasp 胡蜂号 埃塞克斯级
CV-19 Hancock 汉考克号 埃塞克斯级
CV-20 Bennington 班宁顿号 埃塞克斯级
CV-21 Boxer 拳师号 埃塞克斯级
CVL-22 Independence 独立号 独立级 自“克里夫兰级轻巡洋舰”改装而成
CVL-23 Princeton 普林斯顿号 独立级 自“克里夫兰级轻巡洋舰”改装而成
CVL-24 Belleau Wood 贝勒伍德号 独立级 自“克里夫兰级轻巡洋舰”改装而成
CVL-25 Cowpens 科本斯号 独立级 自“克里夫兰级轻巡洋舰”改装而成
CVL-26 Monterey 蒙特利号 独立级 自“克里夫兰级轻巡洋舰”改装而成
CVL-27 Langley 兰利号 独立级 自“克里夫兰级轻巡洋舰”改装而成
CVL-28 Cabot 卡伯特号 独立级 自“克里夫兰级轻巡洋舰”改装而成
CVL-29 Bataan 巴丹号 独立级 自“克里夫兰级轻巡洋舰”改装而成
CVL-30 San Jacinto 圣哈辛托号 独立级 自“克里夫兰级轻巡洋舰”改装而成
CV-31 Bonhomme Richard 理查号 埃塞克斯级
CV-32 Leyte 雷伊泰号 埃塞克斯级
CV-33 Kearsarge 奇尔沙治号 埃塞克斯级
CV-34 Oriskany 奥里斯卡尼号 埃塞克斯级
CV-35 Reprisal 复仇号 埃塞克斯级
CV-36 Antietam 安提顿号 埃塞克斯级
CV-37 Princeton 普林斯顿号 埃塞克斯级
CV-38 Shangri-la 香格里拉号 埃塞克斯级
CV-39 Lake Champlain 尚普兰湖号 埃塞克斯级
CV-40 Tarawa 塔拉瓦号 埃塞克斯级
CVB-41 Midway 中途岛号 中途岛级
CVB-42 Franklin D. Roosevelt 罗斯福号 中途岛级
CVB-43 Coral Sea 珊瑚海号 中途岛级
CVB-44 无 兴建计划取消
CV-45 Valley Forge 佛吉谷号 埃塞克斯级
CV-46 Iwo Jima 硫磺岛号 埃塞克斯级
CV-47 Philippine Sea 菲律宾海号 埃塞克斯级
CVL-48 Saipan 塞班岛岛号 塞班岛级
CVL-49 Wright 莱特号 塞班岛级
CV-50到CV-57 无 兴建计划取消
CVA-58 United States 美国号 美国级 建造中途计划遭取消
CVA-59 Forrestal 佛瑞斯特号 佛瑞斯特级
CVA-60 Saratoga 萨拉托加号 佛瑞斯特级
CVA-61 Ranger 游骑兵号 佛瑞斯特级
CV-62 Independence 独立号 佛瑞斯特级
CV-63 Kitty Hawk 小鹰号 小鹰级
CV-64 Constellation 星座号 小鹰级
CVN-65 Enterprise 企业号 服役中
CVA-66 America 美利坚号 小鹰级
CV-67 John F. Kennedy 肯尼迪号 (改良)小鹰级
CVN-68 Nimitz 尼米兹号 尼米兹级 服役中
CVN-69 Dwight D. Eisenhower 艾森豪威尔号 尼米兹级 服役中
CVN-70 Carl Vinson 卡尔文森号 尼米兹级 服役中
CVN-71 Theodore Roosevelt 罗斯福号 尼米兹级 服役中
CVN-72 Abraham Lincoln 林肯号 尼米兹级 服役中
CVN-73 George Washington 华盛顿号 尼米兹级 服役中
CVN-74 John C. Stennis 斯坦尼斯号 尼米兹级 服役中
CVN-75 Harry S. Truman 杜鲁门号 尼米兹级 服役中
CVN-76 Ronald Reagan 里根号 尼米兹级 服役中
CVN-77 George H. W. Bush 布什号 尼米兹级 服役中
CVN-78 Gerald R. Ford 福特号 福特级 建造中
CVN-79 尚未定名 福特级 筹备中
战斗舰船
[编辑] 航空母舰(CV)
所有被用于以舰载机为主要战斗工具的战舰,统称为航空母舰。"CV"是航空母舰最基本的代号。最早"CV"是由巡洋舰(cruisers)而来,这是由于当时的航空母舰的用途被看作是用于延伸对海上的控制,这个代号同时区别了航母与巡洋舰的作用。字母"V"由法语中"Voler"(飞行,Fly)。这与当时大众的看法并不相同,当时人们认为"CV"的意思代表的是"Carrier Vessel"(运载舰只)。自1935年后,"CV"正式成为了舰船类别代号,其意义为"Aircraft Carrier"(航空母舰)。在美国,航空母舰的代号被分类两个序列:第一序列为"CV"序列,即战斗航母序列。以兰利号为该序列首舰,编号CV-1;第二序列为"CVE"序列,即护航航母序列。该序列编号自CVE-1郎岛号开始一直到CVE-128冲绳号为止,该序列现已经被废除。 以下为航母的各种类别:
AV: 水上飞机航空母舰 (退役)
AVG: 飞机运载母舰 (护航航母) (1941~1942年使用)
AVD: 攻击型水上飞机航空母舰(退役)
AVP: 水上巡逻飞机航空母舰(退役)
ACV: 飞机运载母舰 (护航航母) (1942年使用)
CV: 舰队航空母舰(1921年~1975年使用), 多功能航空母舰(1975年至今)
CVA: 攻击型航空母舰 (1975年6月30日与"CV"合并)
CVAN: 核动力攻击型航母 (1975年6月30日与"CVN"合并)
CVB: 大型航空母舰(1952年与"CVA"合并)
CVE: 护航航空母舰 (退役) (1943年取消该代号和序列)
CVHA: 攻击直升机航空母舰 (退役)
CVHE: 护航直升机航空母舰( 退役)
CVL: 轻型航空母舰 (退役)
CVN: 核动力多功能航空母舰
CVS: 反潜航空母舰 (退役)
CVT: 航母训练舰 (现改为"AVT")
CVU: 征用性航空母舰 (退役)
[编辑] 其他水面战舰
这些水面舰只通常用于在公海与敌交战。最常见的莫过于战列舰,巡洋舰和驱逐舰了。战列舰通常具有厚重的装甲和强大的火力,巡洋舰相对战列舰这两方面都要弱一些,驱逐舰以及其他小型舰则更弱。在1920年以前,这些水面战舰的代号通常以“类别编号”作为格式,其中类别则要求必须用全称。但这些代号通常的被以最简短方式记录,就像“B-x”、"C-x"、"D-x"等等。比如,1920年前,明尼苏达号(BB-22)的战舰代号必须标为“USS Minnesota, Battleship number 22”(美国海军明尼苏达号,第22号战列舰),但在纪录中则记为“USS Minnesota, B-22”。1920年后,战舰代号在纪录,和战舰标示上都改为了“USS Minnesota (BB-22)”,以尽可能的简化。 以下为水面战舰的各种类别代号:
B: 战列舰(1920年前)
BB: 战列舰(退役)
BBG: 巡航导弹战列舰 (仅适用于理论文章中,并没有实际使用)
BM: 巡视舰 (1920年至退役)
ACR: 铁甲巡洋舰 (1920年前)
C: 巡洋舰 (pre-1920 Protected Cruisers and Peace Cruisers)
CA: (第一版本) 巡洋舰 (retired, composed all surviving pre-1920 Protected and Peace Cruisers)
CA: (第二版本) 重巡洋舰, 从重炮巡洋舰中区分出来 (退役)
CAG: 飞航导弹巡洋舰(退役)
CB: 大型巡洋舰(退役)
CBC: 大型指挥巡洋舰 (退役,从未在实际中使用)
CC: 战列巡洋舰 (退役,从未在实际中使用)
CC: (第二种用法) 指挥巡洋舰 (退役)
CG: 飞航导弹巡洋舰
CGN: 核动力飞航导弹巡洋舰
CL: 轻巡洋舰 (退役)
CLAA: 防空巡洋舰 (退役)
CLG: 轻型飞航导弹巡洋舰(退役)
CLGN: 轻型核动力飞航导弹巡洋舰(退役)
CLK: 猎艇巡洋舰(于1951年停止使用)
CS: 侦查巡洋艇(退役)
CSGN: 洲际打击导弹巡洋舰(暂译)
D: 驱逐舰(1920年前)
DD: 驱逐舰
DDE: 反潜驱逐舰(该代号于1962年取消)
DDG: 导弹驱逐舰
DDK: 猎艇驱逐舰(该代号于1950年3月4日与DDE合并)
DDR: 雷达哨驱逐舰(退役)
DE: 护航驱逐舰 (二战后与改称远洋护航驱逐舰“Ocean Escort”)
DE: 远洋护航驱逐舰(该代号于1975年6月30日停用)
DEG: 远洋导弹驱逐舰(该代号于1974年6月30日停用)
DER: 远洋雷达哨驱逐舰 (该代号于1974年6月30日停用)
DL: 引导驱逐舰(后改称为护卫舰) (退役)
DLG: 导弹护卫舰 (该代号于1974年6月30日停用)
DLGN: 核动力导弹护卫舰 (该代号于1974年6月30日停用)
DM: 布雷驱逐舰 (退役)
FF: 护卫舰 (退役)
FFG: 导弹护卫舰
FFR: 雷达哨护卫舰 (退役)
FFT: 作训护卫舰 (退役)
K: 大型巡逻艇(一种介于海岸巡逻艇和护卫舰的舰级) (退役)
LCS: 滨海战斗舰
M: 巡战艇 (1880-1920)
PS: 装甲舰 (专指纳粹德国的德意志级)
[编辑] 潜艇(SS)
这里的潜艇指所有能够机动式军用潜艇(通常以SS开头,代表submersible ship,即潜艇的意思)无论用于战斗、辅助以及研发。以下为潜艇的各种类别及代号:
SC: 巡洋潜艇(退役)
SF: 舰队潜艇 (退役)
SM: 布雷潜艇(退役)
SS: 潜艇
SSA: 货运潜艇(退役)
SSK: 猎艇潜艇(退役)
SSN: 核动力攻击潜艇
SSBN: 核动力弹道导弹潜艇
SSG: 导弹潜艇(退役)
SSGN: 核动力飞航导弹潜艇
SSO: 运油潜艇(退役)
SSP: 运输潜艇(退役)
SSR: 雷达哨潜艇(退役)
SSRN: 核动力雷达哨潜艇(退役)
SST: 作训潜艇(退役)
AGSS: 补给潜艇
AOSS: 运油潜艇(退役)
ASSP: 运输潜艇(退役)
APSS: 运输潜艇(退役)
LPSS: 两栖登陆潜艇(退役)
SSP, ASSP, APSS, 和LPSS 其实是同一个种类在不同时期的代号 IXSS: 未分类潜艇 MTS: 固定训练潜艇(岸基训练潜艇)(改装自核动力弹道导弹潜艇,用于海军训练)
[编辑] 武装巡逻艇
战斗巡逻舰指其任务不仅仅是近海巡逻,而且还有一定的自持力和远洋能力以保证在公海执行任务,且能够在超过48小时无补给的情况下作战。该类舰全部已经退役。
PC: 近海巡逻舰
PCF: 越南雨燕式战舰
PE: 一战中的鹰式战舰
PF: 二战中的护卫舰(Frigate),基于皇家海军的河级(River class).
PFG: 特指美国海军“奥利弗·阿泽德·佩里”号导弹护卫舰(USS Oliver Hazard Perry ,FFG-7 )
PG: 炮艇,后称武装巡逻艇
PT: 鱼雷摩托快艇(用于二战中)
PGH: 武装巡逻水翼艇
PHM: 导弹巡逻水翼艇
[编辑] 两栖战斗舰
两栖战斗舰指拥有两栖作战能力的所有战舰。这些战舰都有较强的远洋能力,通常来说两栖战斗舰被分为两个大类:两栖战斗舰amphibious assault ships(通常用于跨洋作战),以及两栖登陆舰Landing Craft(通常用于登陆入侵), 以下为两起战斗舰的各种类别几代码:
AKA: 武装货运船 (退役)
APA: 武装运兵船 (退役)
LHA: 两栖攻击舰(主要用于协助攻击和机降)
LHD: 两栖攻击舰(与LHA相似,但强调登陆能力)
LPD: 两栖船坞运输舰
LCC: 两栖指挥舰
LKA: 两栖货运船 (退役)
LPA: 两栖登陆舰
LPH: 直升机登陆舰 (out of commission)
LSD: 船坞登陆舰
LSH: 重型登陆舰
LSIL: 大型步兵登陆舰 (曾称为LCIL)
LSL: 后勤登陆舰
LSM: 中型登陆舰
LSM(R): 中型火箭登陆舰 (Rocket)
LSSL: 大型登陆支援舰 (formerly LCSL)
LST: 坦克登陆舰
LSV: 车辆登陆舰
运输艇
LCA: 攻击登陆艇
LCAC: 气垫登陆艇
LCH: 重型登陆艇
LCI(G)(L)(M)(R): (火炮) (大型) (迫击炮) (火箭)步兵登陆艇 (用于二战时期)
LCL: 后勤登陆艇 (英国专用)
LCM: 机械化登陆艇
LCP: 人员登陆艇
LCS(L): (大型) 支援登陆艇 (用于二战时期)
LCT: 坦克登陆艇 (用于二战时期)
LCU: 地效登陆艇
LCVP: 人员和车辆登陆艇
[编辑] 补给舰
补给舰指拥有运输能力或者可以给航行的其他战舰补充给养的能力的舰船 以下为各种补给舰的类别和代号:
AC: 运煤船
AE: 军火船
AFS: 武装运输舰
AO: 舰队运油船
AOE: 快速武装运输舰
AOR: 燃油补给舰
AW: 淡水补给舰
[编辑] 水雷舰
水雷舰指以在水面中进行布设(拆除)水雷为主要任务的舰种
以下为布雷舰的各种类别和代号:
AM: 扫雷舰
AMb: 港湾扫雷舰
AMc: 滨海扫雷艇
AMCU: 水下探雷舰
MSO: 远洋扫雷艇
MSC: 滨海扫雷舰
MCM: 水雷对抗舰
MCS: 水雷对抗支援舰
MH(C)(I)(O)(S): 猎雷舰(暂译), (滨海) (近海) (远洋) (普通型号) (一种用于发现同时拆除鱼雷的舰种)
CM: 布雷舰
CMc: 滨海布雷艇
MLC: 滨海布雷舰
DM: 布雷驱逐舰
[编辑] 海岸防卫舰
海岸防卫舰指以海岸巡逻和防卫为主要任务的舰只,通常不具备远洋能力.
FS: 滨海防卫舰
PB: 巡逻艇
PBR: 江河巡逻艇
PC: 海岸巡逻艇
PCE: 巡逻护卫艇
PF: 护卫舰, 其功能与二战中的国民海岸防卫艇相似
SP: 海岸巡逻艇
[编辑] 快速补给舰
快速补给舰指那些能够直接补给原料(食物,淡水,燃料)给其他舰艇以让这些舰艇能够具有远洋能力的舰艇
AD: 驱逐舰补给舰
AGP: 巡逻舰补给舰
AR: 维修舰
AS: 潜艇补给舰
AVP: 水上飞机补给舰
[编辑] 辅助舰
AN: 拖网渔船
[编辑] 气垫船
ZMC: 庄稼气垫船
ZNN-G: G级别 气垫船
ZNN-J: J级别 气垫船
ZNN-L: L级别 气垫船
ZNP-K: K级别 气垫船
ZNP-M: M级别 气垫船
ZNP-N: N级别 气垫船
ZPG-3W: 监视巡逻气垫船
ZR: 硬式气垫船
ZRS: 硬式气垫船
[编辑] 后勤舰船
后勤舰船指那些设计上不具有战斗能力,通常没有武装的战舰。
[编辑] 辅助舰
辅助舰只是指被设计为公海航行的舰只进行辅助远洋任务的后勤舰船。也包括那些具有远洋能力的辅助性舰船
ACS: 水上起重船
AG: 多用辅助舰
AGDE: 远洋护卫测试船
AGDS: 深潜辅助船
AGER: 环境考察船
AGF: 多用指挥舰
AGFF 护卫舰测试船
AGM: 导弹射程测量船
AGOR: 海洋研究船
AGOS: 水文监视船
AGS: 测量艇
AGSS: 辅助研究潜艇
AGTR: 技术研究船
AH: 医疗船
AK: 货运船
AKR: 车辆运输船
AKS: 补给储藏船
AOG: 汽油运输船
AOT: 燃油运输船
AP: 运输船
APD: 快速运输舰
ARC: 海底光缆铺设船
ARL: 小型维修船
ARS: 打捞船
ASR: 潜艇救援舰
AT: 远洋拖船
ATA: 辅助远洋拖船
ATF: 舰队远洋拖船
ATS: 营救与打捞船
AVB: 飞机后勤补给舰
AVT: 辅助航空登陆训练舰
[编辑] 辅助工程船
辅助工程船指那些海军下属(包括没有自行移动能力)的,用于辅助战斗或建立海岸设施的舰船。这些舰船代号中带有"N"的为没有自行移动能力的舰船。
AB: 浮吊
AFDB: 大型漂浮干船坞
AFDL: 小型漂浮干船坞
AFDM: 中型漂浮干船坞
APB: 机动式兵营船
APL: 兵营船
ARD: 辅助维修干船坞
ARDM: 中型辅助维修干船坞
ATA: 辅助远洋拖船
DSRV: 深潜修理船
DSV: 深潜航具
NR: 潜水研究航具
YC: 驳船
YCF: 平底(车辆)驳船
YCV: 飞机运输驳船
YD: 浮吊
YDT: 潜水支援船
YF: 装甲驳船
YFB: 渡船或汽艇
YFD: 漂浮干船坞
YFN: 装甲驳船(无自行移动能力)
YFNB: 大型装甲驳船 (无自行移动能力)
YFND: 干船坞伴随船(无自行移动能力)
YFNX: 特战驳船 (无自行移动能力)
YFP: 海上钻井
YFR: 冷藏驳船
YFRN: 冷藏驳船 (无自行移动能力)
YFRT: 中继船
YFU: 港效船
YG: 垃圾驳船
YGN: 垃圾驳船 (无自行移动能力)
YLC: 打捞起重船
YM: 挖泥船
YMN: 挖泥船 (无自行移动能力)
YNG: 闸门船
YNT: 网船
YO: 石油驳船
YOG: 汽油驳船
YOGN: 汽油驳船 (无自行移动能力)
YON: 石油驳船 (无自行移动能力)
YOS: 石油驳船
YP: 巡逻训练艇
YPD: 水上打桩机
YR: 浮动车间
YRB: 维修船台
YRBM: 维修船台
YRDH: 浮动干船坞车间 (壳体)
YRDM: 浮动干船坞车间 (机械)
YRR: 放射污染维修船
YRST: 打捞支援船
YSD: 水上飞机吊起船
YSR: 清淤驳船
YT: 港口拖船 (这些船被分到了 YTB,YTL,以及 YTM 的分类中)
YTB: 大型港口拖船
YTL: 小型港口拖船
YTM: 中型港口拖船
YTT: 鱼雷试验船
YW: 淡水驳船
YWN: 淡水驳船 (无自行移动能力)
IX: 无类别机械单位
X: 潜水航具
none: 专指美国海军IX 21“宪法”号战船。为其在历史中的重要贡献而特别定制的分类。1975年9月1日起生效
我想知道定向运动方面的东西
定向运动在许多大型工具书中被称为“识途越野”,业内人士根据这项军体运动的基本特点通常称为“识图越野”,即参赛者凭借专用地形图和指北针按规定用最少时间寻找标明在地形图上的实地点标。
定向运动因形式和使用交通工具的不同,也就分为徒步、滑雪、山地自行车等定向地形图,本文主要简谈“徒步定向运动”,也称“定向越野”地图。
这类地图十分强调地面的通视和通行度的描述,近百年的发展多以西北欧的地貌为描述对象,使用的符号,色彩也是按欧洲人的习惯设计的,到1999年国际定向运动联合会地图委员会才在《定向运动地图制图规范》修订中,注意到世界其它地区的地貌特点,但仍然使用传统的西欧地图符号、色彩为主,也即ISOM2000。
初始,定向地形图为手工绘制的单色图或使用大比例尺的普通地图。二战期间,各国对地形图控制严格,使用普通地图的比赛往往在比赛过程中成为“寻宝”游戏。热心这项运动的人士认识到:没有供定向越野专用地形图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定向越野竞赛。
二战后,西欧一些国家开放1:20万地形图,有些国家的军队、警察引进定向越野作为训练课目,军用地图进入定向运动中。由于这类地形图的比例尺不适合于定向越野比赛,组织者常采取手工蒙绘地形图再到现场修测,创造了一些灵活的符号。50年代后,定向越野地图有了大的发展,定向越野运动也随之发展。
抛开现代意义上的定向运动,我国古代的“藏宝图”、“寻宝图”也算得上定向地形图了。上世纪初的西北欧童子军所做的“寻宝游戏”用图也只是表明地物逻辑关系的简单地形图,他们大多模仿成年人告知孩子如何走亲访友避开危险和走捷径的“导游”、“导走”图。现在一般不把这些“地图”列为定向地图的起源了。
在我国的单色素图中,一般不赋予白色有特殊的地图意义,而定向地图中,白色一般是指那些不影响奔跑的树木区域。这样就使定向地图从一开始就是“黑白”双色图,而这种对白色认识上的差异,许多时候直接影响到运动员读图。
50年代,国际形势发生了变化,定向运动的“发烧友”们在政府公开发行的地形图或普通地图上重绘定向越野用地形图,出现了白黑棕蓝四色地图,突出了徒步越野的地图特点,1950年在奥斯陆的定向越野比赛是四色地图的起点。50年代末的定向越野地图上又有了黄色,这五种颜色分别表示西欧地貌中的易奔跑树林(白)、地物(黑)、等高线(棕)、水系(蓝)、通视度(黄)。在冷战年代里,定向比赛多在西欧国家举行,1968年世界锦标赛中才统一使用1:2.5万五色地形图,图例符号60余个。由于西欧各国使用公制与英制之间的矛盾,地图比例尺大小争议较大。
70年代,国际军体理事会接纳定向运动,同时将绿色加入地图中,以表示地表植物与通行度、通视度。1976年世锦赛上出现了1:1.5万六色定向地形图,国际定向联合会也通过了大会确定的地图制图规范,俗称75规范。1982年和1990年又两次修订规范,增加了灰色及紫红色为定向地形图第7、8种颜色。1:1.5万比例尺为基本比例尺,1:1万为辅助比例尺,其它比例尺及符号大小均以1:1.5万比例尺为参照,同时制定滑雪、山地车、残疾人车、公园定向运动的特殊符号,甚至连字体也作了规定。
定向越野地形图,以等高距为5米的棕色等高线表示地表起伏;以黑色、灰色表示人工建筑;以网点疏密的棕色表示地面的硬度和村庄;以蓝色网点和线条等表示人工物及自然水系沼泽;以不同网点疏密及花纹图案表示植物与地面开阔、空旷度,黄色越深,通视度、奔跑度越好;以不同网点疏密的绿色、线条、或复色表示植物的疏密和对奔跑的影响度,绿色块越深,线条越密,植物越密,对奔跑影响也越大;紫红色多表示越野点标位置、线路方向、禁区等。
定向越野地形图不大于A3幅面,实地面积约3×4km,使用等角测量法,成图不整饰,多以自然地物或人为规定线为图界,有图名、比例尺、等高距注于图外,图内不得有任何数字和文字,真正的竞赛地图无图例,空白的地方多为广告、勘测、绘图人姓名、比赛主办单位等,有些定向越野地图印有小比例尺比赛区地理位置,图背面印有广告或竞赛专用表格,最重要的是在地图上印有实地间隔500米的平行磁子午线,特殊用图时,在图外印有指北针。除这两种确定地图南北的定向符号外,地图通用文字的字头必须朝地图的北方。
地图的纸张应为防水、120g以上的纸,正规比赛使用规定的清通色进行专色印刷,一般比赛可用四色印刷,但一般强调要有一个专色。
定向地形图的绘制在80年代还是手工绘制,后瑞典、挪威定向工作者研制出电脑绘图软件O.CAD5.0-O.CAD7.0,使定向地形图的绘制走向新的方向,使国际规范更易执行。
一张制作精良的定向地图不管它的幅面大小,都饱含着定向人的心血,有些图是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定向地形图的美之所在就是定向人的奉献。
收藏、阅读定向地形图首先要以认识它的现势性特别强,常言道“春图不可夏用”,同一地区的定向地形图会应季节的不同、人工建筑等而变化,可以说定向地形图是用通用的符号描绘的比赛场地最现实的地表现状,它的精确度可与航摄图片相比美,收藏定向地形图,起码应学习《国际定向地形图规范》、《定向越野竞赛规则》、《定向指北针使用方法》,否则面对一张无文字的地图,会无所适从。有人建议收藏者还需学习点标说明符号,并参加一二次定向正式比赛,而不是参加那种娱乐式、旅游式的定向活动。